(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)
江苏省政府下达的全省石化行业“四个一批”专项行动目标任务,明确截至2018年年底,计划关停 2077 家企业;到2020年,完成转移 272 家、升级 4327 家、重组 696 家化工企业。
今年3月,山东省副省长王书坚表示,争取将化工园区缩减到 100 个以内,力争在现有基础上再关闭 20% 的化工企业。据统计,山东全省有各类化工园区 199 个,化工生产企业户数 7595 家,这就意味着将有 50% 的化工园区遭到裁撤,超过 1500 家企业被关停。
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江西这些长江经济带,官方也明确要求,环境敏感区域内尚存在的化工园区、化工企业,要在2018年6月底前依法撤销。
由于进入化工园区有一定门槛,筛选后的多为资金实力较好的大中型企业,不少企业将化工园当成了企业“保护伞”。大量限批、撤销甚至关停化工园区,意味着这层“保护伞”效应已然失效,今后化工园区也将成为环保监管的高压区。
另一方面,上游成本增加也导致了很多企业关停。受中美贸易战、中东紧张局势、委内瑞拉选举等国际形势影响,化工原料价格上涨,严重缺货导致了企业大面积停产。
例如山东,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0842 亿元、利润 1803 亿元,同比上年分别增长 14% 和 20.5% 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今年1-5月份,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规模以上企业比上一年同期减少了 1339 家,但利润增长了27.7%。
随着大量化工企业被清理,参与竞争对手少了,现有企业营收和利润增加实属正常,不过由于这些行业垄断性企业比重较大,对下游利润会产生一定的挤压。
在高强度的环保政策下,数万化工企业又将何去何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