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开发商中意的TOD,是个什么东东?

文/识局小分队

(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)
随着传统住宅开发业务萎缩以及中国城市发展需要,不少开发商开始重新思考未来,包括将目光转向更长远的经济利益,这里面TOD模式就备受关注。识局君获悉,像万科、龙湖、绿地、绿城、保利、碧桂园、招商蛇口、滨江集团、仁恒、新鸿基地产、京投发展、上海地产集团等不少于21家都已经涉足TOD模式开发。

 

TOD模式的核心,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新地块开发。更形象点,意思是以轨道交通、巴士站点为中心,在400-800米(5-10分钟步行路程)半径内建立集工作、商业、教育、文化、居住等于一体的城区。可以看出,TOD最大功效就是能很好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用地不足的矛盾,显著提升城市节点间的可达性和土地利用效率,这可是治疗大城市病的一剂良方。

尤其是这几年TOD确实在引领中国城市发展。高铁、轨交等公共交通发展飞速,仅内地已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就有33个,各城市间的互动效应明显增强。特别是在大湾区、新城市群的建设中交通运营又起到支撑引领作用。

 

TOD走红在情理之中,各地决策层对此也颇为重视。早年广东省就提出,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要采取TOD开发模式推进土地综合开发。通过高铁建设交通枢纽,以此为基础推动高铁商务区的建设,上海虹桥是一个典型案例。不过由于在城市建成区,很难有可供综合开发利用的土地,而且涉及施工、拆迁、拥堵等问题,TOD开发往往选择新片区,交通可达性高的轨道沿线地块往往是城市的发展轴与刺激点,这些地块未来可期。

但因城市发展阶段、人口密度、开发模式、土地所有制及公共交通投资体制等原因所异,我国TOD模式仍停留在初级阶段。

一来,TOD模式对开发商运营能力要求高,加上开发商普遍更追求高周转以及商业利益,TOD模式往往停留在口号上,更多的还是地铁上盖项目。

二来,针对开发模式各地也不尽相同。例如深圳一直以来以合作开发为主,自主开发只占很少比例,而上海则相反,从保护国有资产出发虽合作模式有较高要求,强调以自主开发为主。

 

目前TOD开发仍为粗放的模式,虽牵扯多方利益且设计复杂,但TOD热度不减。据初步统计,在已开通轨交的城市中,近六成城市已开发或正在开发车辆基地上盖,还有近三成城市规划开发车辆基地上盖。

识局网